查看: 1547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练内家拳,需循序渐进!

[复制链接]

936

主题

1482

帖子

0

积分

创世尊者

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Rank: 90

UID
1
精华
2
武力
2139622463
武力值
1480
银币
55089
在线时间
4303 小时
注册时间
2014-11-23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5-22 14:22:4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1、“迈步如猫行,运动如抽丝”凡是前进的动作,脚跟先落地,然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;凡是后退的动作,脚先落地,然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。

2、凡是旋转的动作,应先把身体稳住,再提换步。

3,凡是收掌的动作,手掌应微微含蓄,但又不要软化、飘浮;凡是手掌前推的动作,除注意沉肩垂肘外,同时手腕要微向下榻,但不可弯得太死。

4,凡是小臂外旋时,注意小指一侧微微用力,好似向外拧劲;小臂内旋时,注意母指一侧微微用力,好似向里裹劲。

5,凡是由虚而逐渐落实的动作,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垂,以帮助气的下沉。

6,凡是起的、开的、曲的、蓄的动作,配合呼吸时,都是吸气;凡是落的、合的、伸的、发的动作,配合呼吸时,都是呼气。

7,每一动作,先用意识引导内部运动,外形随之而动。

8,每一动作,都要做到:意到、气到、劲到、神到、形到,寄意,气,劲、神、形五合一的整体运动。

9、:“腰一动周身皆动,“腰”一静周身皆静,“腰不动,手不发”“欲要身动,先要腰动”

10,势呼吸,简单的说,就是在定势是把气呼室外,接下来自然转入吸气,因为定势是发势向蓄势的转换点。

11,心静、体松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的要求。每一动作都须在松、静的基础上进行,也就是要把松,静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。

12,练内家拳,要有铁杠磨成针,功到自然成的思想,必须天天演练,苦心琢磨,才能达到更大的养生保健效果。

初学武艺,百日筑基之后即可习套路,以练明劲。劲出于丹田而贯于四梢,迅如闪电。气如火药拳如弹,六根震动鸟难腾。虽刚猛迅捷,却非肌肉暴涨之拙力,动作到位,立即放松。习艺时心中寂空,旁若无人,无念无想,浑然于天地融为一体,虽姿势千变万化,然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。功至练神还虚,则身轻如燕;气贯涌泉,则重如泰山也。

训练腰腿功夫伸展筋骨,练拳时,劲力比较明显,其实这根本不是训练明劲功夫,这一点勿需明白。一旦身体各处姿势开始符合形意规矩和要领时,内气下沉丹田,五脏归位,身体必须放松,不能有丝毫拙力,当以松顺求之,自能体验换劲之妙。练拳每式有松紧变化,初学者且不可强为,否则有害无益。有基础后,即能领悟。

肩在手前,手在脑后,多练,不是简单重复,不是次数多,而是内容多。一个形里生出许多东西来,这才叫多练。能多练自然有趣味,没有兴趣不上功,身子催着你练,身子不动脑子还动着。

遇敌好似火烧身,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,但被人擒住就没劲了,是练拳不练根节,什么地方没劲,就烧在什么地方。三节是不能练的,你要整个地练拳劲,脑子里不要想三节,否则陷于一处,就练不出功夫了,等练出了功夫,三节就整了。人身是个整体,想单练根节也不可能,只是提醒人,练拳时劲力要走(经过)根节。一个走字,和一个练字,差别的确很大。功在根节。

拳劲初平正,次开阔,再追求含蓄。平正使根基坚实,心气沉稳,拳架圆熟;开阔则力透拳锋,练就雄浑无俦的气势;含蓄则破绽全无,余意不尽,是克敌制胜的先基。招法练时要开阔博大,用之时则短马贴身,在实战中捶练;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,则在单操空试中求得。务实求简,由小悟大,外形精干而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

上肢丝毫不用力,用腰背把手拿起来,再顺着重力自然撂下去,牢记胳膊不使劲,一点点把沉劲摔出来既可。动作顺畅之后,再利用身体的运动给它加速。日久功深,把胳膊练得像两条老藤,手头则沉甸甸的,像个铅砣,这种力量甩出来,落在血肉之躯上,威力可想而知。一旦练出,终身不退。人的两条胳膊就应该像挂在肩膀上,丝毫不能用力,用力时打到身体上感觉不是很大,不用力打到身体上,轻松就能把人打出去。

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

  • Copyright   ©2015-2016  中国武术网   Powered by©Discuz!   ( 浙ICP备15016833号-2 )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